儲蓄危疾保險是什麼?全面了解儲蓄與保障並重的選擇

儲蓄型危疾保險是什麼?

儲蓄型危疾保險係一種兼顧保障同儲蓄功能嘅保險產品,最大特色就係除咗可以喺受保人確診指定嘅嚴重疾病(如癌症、心臟病、中風等)時獲得一筆賠償金。

用嚟支付醫療開支或補貼生活費之外,仲會有儲蓄同分紅元素,令保單具備現金價值。

投保人繳交嘅保費當中,一部分用作提供危疾保障,另一部分則進行投資或儲蓄,隨住時間累積會形成現金價值,甚至可以提取或退保時取回。

由於具備分紅或增值潛力,儲蓄型危疾保險相對傳統純保障型危疾保險,保費通常較高,但勝在可以同時滿足長遠理財與健康保障需要。

不過,投保人要留意產品內嘅紅利或投資回報通常屬非保證,實際表現會受市場狀況及保險公司經營影響,所以購買前需要清楚比較紅利實現率、保費承擔能力同自身理財目標,先至能發揮最佳效益。

純危疾保險是什麼?

純危疾保險,又稱為純保障型危疾保險,係一種以提供重大疾病保障為核心嘅保險產品。

特點係 專注保障,無任何儲蓄或投資功能。

投保人繳交相對低廉嘅保費,一旦確診保單所涵蓋嘅嚴重疾病,例如癌症、心臟病、中風等,就可以獲得一筆一次性賠償金。

主要用途係支付醫療費用、補貼收入損失或應付康復開支。

由於純危疾保險並無現金價值,退保通常無回款,所以唔適合作為儲蓄或投資工具。

但因為保費較便宜,可以用有限嘅預算換取較高額度嘅危疾保障,非常適合年輕人或者希望以較低成本獲得全面保障嘅人士。

簡單嚟講,純危疾保險就係「低保費,高保障」,專注提供最直接嘅危疾風險保障。

儲蓄型危疾保險同純保障型危疾保險有咩分別?

儲蓄型危疾保險同純保障型危疾保險嘅最大分別,就在於有冇「儲蓄及分紅」功能。

純保障型危疾保險屬於傳統保障產品,重點係以相對低廉嘅保費,提供一旦確診癌症、心臟病、中風等嚴重疾病時嘅一次性賠償金,單純滿足保障需要。

但保單本身並無現金價值或退保回報,儲蓄型危疾保險就係結合咗危疾保障同儲蓄功能,保費相對較高,除咗危疾保障,仲會隨住時間累積現金價值,甚至設有分紅或增值潛力。

投保人可以選擇提取或退保取回一筆資金,兼具理財同保障功能。

不過,儲蓄型危疾保險嘅投資部分屬非保證,實際回報會受市場同公司經營影響。

簡單嚟講,純保障型危疾保險=低保費、高保障,但無儲蓄;儲蓄型危疾保險=高保費、中長期有現金價值,可作資產規劃,適合唔同需求嘅人群。

分紅(紅利)係咪保證?點樣計算紅利實現率?

大多數分紅(紅利)屬非保證;只有已宣告並歸屬嘅年度紅利先會變成保單加額,而終期紅利一向都係非保證。

紅利實現率嘅快速計法:實現率(%) = 實際派發 ÷ 當初插圖預期 × 100%。

迷你例子:預期$100,000、實派$80,000 → 實現率 80%。

想深入了解(步驟示範、圖表、常見誤區、如何用實現率做決策),請睇呢篇詳解:

如果斷供危疾儲蓄保險是否可以取回已繳付的供款?

斷供危疾儲蓄保險可否取回已繳供款,關鍵在於保單所處階段與是否已有「現金價值」。

一般而言,冷靜期內取消(多為約21日)可全數退回,一旦過咗冷靜期而供款時間尚短,保單多未累積足夠現金價值,即時退保或斷供通常只能取回很少甚至接近零。

供款多年後退保,則可按保單現金價值取回部分資金——通常計為「保證現金價值+已宣告非保證紅利/累算利息-任何保單貸款及費用」,但未必等同或高於已繳總保費,視乎紅利實現率、持有年期與費用扣減。

若只是短暫資金壓力,先評估寬限期、保費假期、自動貸款繳費(APL)、**減額繳清(RPU)或延長定期(ETI)**等不喪失權益選項,以避免即時損失與保障中斷。

如已失效,仍可申請復效(通常需健康審核並補繳欠款)。

實際金額與可用選項最終以保單條款、公司規則及批註為準。斷供危疾儲蓄保險可否取回已繳供款,關鍵在於保單所處階段與是否已有「現金價值」。

一般而言,冷靜期內取消(多為約21日)可全數退回一旦過咗冷靜期而供款時間尚短,保單多未累積足夠現金價值,即時退保或斷供通常只能取回很少甚至接近零。供款多年後退保,則可按保單現金價值取回部分資金。

通常計為「保證現金價值+已宣告非保證紅利/累算利息-任何保單貸款及費用」,但未必等同或高於已繳總保費,視乎紅利實現率、持有年期與費用扣減。

若只是短暫資金壓力,先評估寬限期、保費假期、自動貸款繳費(APL)、**減額繳清(RPU)或延長定期(ETI)**等不喪失權益選項,以避免即時損失與保障中斷,如已失效,仍可申請復效(通常需健康審核並補繳欠款)。

實際金額與可用選項最終以保單條款、公司規則及批註為準。

儲蓄型危疾保險與純保障型危疾保險的全面比較

儲蓄型危疾保險係一種同時兼顧保障同儲蓄嘅產品,與純保障型危疾保險相比有明顯差異。
以年齡23歲為例純保障型危疾保險(例如 AIA 健康系列:簡護危疾保) 屬於短期續保式產品,保費相對便宜,每五年續保直至 80 歲。

保障範圍涵蓋 57 種嚴重疾病、1 種非嚴重疾病及 44 種早期危疾,但沒有現金價值,退保時無錢取回,續保保費會隨年齡上升。

而儲蓄/分紅型危疾保險(例如泰然安心保 2 危疾保障部分 100% )則提供終身保障至 100 歲,並設有保證現金價值、週年紅利及終期紅利,退保時可取回退保發還金額,長遠可作財富管理。

但保費較高(如年繳約 HK$28,440,遠高於純保障型的 HK$3,296),而且紅利並非保證,若提前退保或停供可能會有重大損失。

簡單而言,純保障型適合追求低成本高保障的人士,而儲蓄型則適合希望同時獲取危疾保障與長遠儲蓄增值的客戶。

常見問題包括紅利是否保證?。想深入了解紅利計算及紅利實現率,可以參考 👉 詳細解釋